第一段:宝牛E配
2025年8月12日,基辅的电报频道瞬间炸开了锅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:22岁以下的乌克兰男性今后不再需要特殊许可,便可自由出境,政府与军方也会简化出境手续。这样一个决策,在三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。当俄乌冲突在2022年全面升级时,乌克兰立即实施了严格的戒严令。所有18至60岁的男性想要离开国境,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。即使是接近18岁的人,也只能拼命逃跑,生怕在战争中被征召去打仗。现在,泽连斯基的这一决定相当于给数十万年轻人发了一张“逃生票”,允许他们离开这个战火纷飞的国度。泽连斯基公开表示,这是为了“保住国家未来的建设者”,他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出国深造,将来能够学到新本领,回到家乡贡献力量。为了避免边境再度拥堵,泽连斯基还特别提到将简化出境手续。然而,对于普通民众来说,这一变化并不完全是一种“高尚的远见”。文尼察的高中生安德烈,刚刚满18岁,他这样看待这个政策:“什么保住未来啊,实际上就是不用再在18岁那天偷偷摸摸地穿过铁丝网了。”而基辅大学的学生卡特琳娜则更为直接,她已经购买了前往德国的机票,直言:“留在这里,要么被征召去当兵,要么每天都在躲空袭,还不如出去学医,等战争结束再回来为国家服务。”
第二段:
这一政策一经出台,许多人迅速意识到乌克兰的局势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危急的程度。看看前线的情况就知道了。2025年夏天,俄罗斯军队在东乌地区的进攻势如破竹。一个由1500名士兵组成的轻型装甲旅,在短短六小时内便突破了乌克兰的第二道防线,占领了战略要地T-0514公路枢纽,将斯拉维扬斯克与克拉马托尔斯克一分为二。原本被寄予厚望的“亚速突击旅”,在鲁比日内遭遇了俄罗斯三吨级航弹的猛烈攻击,损失惨重,超过40%的兵力被击毙或受伤,最终不得不丢掉重型装备,狼狈撤退。根据乌克兰国防部的数据,仅2025年1月至8月,乌克兰军队的战斗死亡人数已达14.7万宝牛E配,而能承担作战任务的士兵数量正迅速减少。甚至连60岁以上的老人也被征召上战场,而新兵们未经过充分训练,就直接被派上前线。这种情况下,放宽出境限制,看似是一种必然的选择。军事专家早已指出,18至22岁的年轻士兵在乌军中的比例已经高达35%,而这项新政策实施后,乌克兰未来的兵源将大幅下降,预计减少达60%。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公开表示反对,认为这是一种“自断臂膀”的做法。然而,泽连斯基显然没有时间纠结这些了。根据民调显示,88%的乌克兰人支持停火,而街头抓捕壮丁的举动也早已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。文尼察市上千人冲击了征兵中心,而敖德萨的渔民则通过暗网将征兵点的坐标卖给了俄罗斯。民间的愤怒情绪已经达到顶点,政府若再硬撑下去,国内局势恐怕会先崩溃。
展开剩余52%第三段:
乌克兰的外部支持也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。在2025年夏季,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峰会,媒体报道指出,白宫发言人甚至表示,谈判桌上不再悬挂乌克兰的国旗。这一表态让乌克兰政府无疑感受到了一种被抛弃的危机感。欧洲国家也并没有给予太多支持,法国和德国甚至公开劝说乌克兰考虑“冻结战线”,也就是说,承认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四州和克里米亚的控制。泽连斯基此前高喊的“寸土不让”如今已成笑谈。放宽出境政策,实际上是向国际社会释放出一个信号:乌克兰也在考虑妥协,迫切希望避免被彻底孤立。俄罗斯方面反应迅速,官方媒体表示这是乌克兰“放弃抵抗”的信号,甚至暂时停止了对利沃夫的空袭,似乎在暗示“算你识相”。美国白宫则表示“欢迎降低冲突烈度”,但始终强调“最终的决策权在美俄手中”。与此同时,欧洲议会通过了50亿欧元的计划,用于接纳乌克兰的青年留学生,表面上是帮助,实则也有意将这些年轻人纳入其地缘政治的棋局。泽连斯基此举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赌博,虽然因“放弃领土”而失去了一部分民众支持,支持率下跌了12个百分点,但也有38%的中间派认为,这至少能保住乌克兰的年轻一代。他在签署总统令的那晚说道:“这是用一代人的暂时离别,换取国家重生的可能。”这话听起来有些理想化,但是否能实现,却没人能确定。
第四段:
然而,基辅的火车站却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画面。无数年轻人背负行囊,排成长龙,纷纷向西方国家出发,前往波兰、匈牙利等地。22岁的伊万在经过边境时回望了一眼硝烟弥漫的祖国,手机里还存着泽连斯基在讲话中提到的话:“战争终会结束,而你们是乌克兰不会被摧毁的未来。”然而,这份“未来”到底在哪里呢?是这些年轻人学成归来重建家园,还是他们会在异国他乡扎根,再也无法回到故土?这一切仍然没有答案。可以确定的是,这一放宽出境的政策,是乌克兰在战火中的无奈之举。俄罗斯或许并不需要再发动更猛烈的攻势,因为乌克兰自己已经开始拆掉了围墙,主动放走了自己的年轻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